未来制造业的发展应用中,人工智能扮演了哪些角色
现如今,将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结合发展,更多是为了使机器人“达到甚至超过人类技工水平”,以实现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。但是,这个使制造业“智能化”的过程,与过去完全寄希望于机器替代人有着本质差异。
传统的“自动化”追求的是机器自动生产,本质是由机器代替人,而现代制造业的“智能化”发展进程,则更多是追求机器的柔性生产,其本质属于人机协同。
在全新理念的引导下,机器人可以更多承担重复简单甚至是危险的工作,而帮助人类从繁杂工作中解放,获得更多从事创造性工作的机会。比起人工智能完全取代人的方式,工厂不必担心人工智能做出错误的决定延误生产,也不用考虑人在做重复劳动时效率降低的问题,双方取长补短,最大化的提升生产效率,从长远角度来看,这样的方式无疑更符合生产的需求,也更符合社会的需求。
没有网络,场景互联无从谈起
有了人工智能的辅助,工作将变得更加轻松,但这仍然不够,对于人工智能来说,还需要一个适合的土壤帮助其生根发芽,这便是新时代下的工业互联网。
在以往,同一个厂房,里面的设备各不相同,彼此之间很难联通。若是不同的工厂或是行业,各设备之间的差异则会更大,很难进行统一工作。
工业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。在新时代网络的加持下,工厂设备能够通过云技术获得需要的算力(工业云计算和边缘计算),算据(工业大数据)和算法(工业人工智能),在这样的方式下,人工智能将可以快速应用到生产中的方方面面,之前无法统一调配的设备将处在同一平面,进行协同工作,不同工厂之间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快速资源调配,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。可以看出,有了工业互联网的加持,人工智能将发挥更大的效力。
互联网+人工智能服务制造业的三类典型场景
从实际角度出发,互联网+人工智能的应用,最终将服务于以下三种场景。
一、为产品注智,从软件和硬件对制造业进行升级,通过互联网将信息注入,为产品提供人工智能算法,促成制造业新一代产品的智能升级。如谷歌开发出的专用于大规模机器学习的智能芯片TPU,腾讯AI对外提供计算机视觉AI能力的开放平台均是如此。
二、为服务注智,通过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结合,为制造企业提供精准增值服务。售前营销阶段通过人工智能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,实现精准投放。在售后服务方面,以物联网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,实现产品检测和管理